倪匡逝世:从工人到作家,曾代金庸写《天龙八部》,香港四大文人独剩蔡澜
本文来历:年代周报 作者:邓宇晨<\/p>
那个对全部充溢猎奇的“卫斯理”走了。<\/p>
据多家媒体报道,闻名作家倪匡在7月3日午间离世,享年87岁。倪匡本籍浙江,1935年出生于上海,后曲折前往香港。倪匡当过工人、校正、修改,终究以文成名,成为一名专业作家。<\/p>
倪匡既写武侠也写科幻,还涉略散文、杂文、专栏和剧本。他的代表作包含“卫斯理系列”、“原振侠系列”、《蓝血人》等,创造了300多个电影剧本,还客串掌管人,与老友黄霑、蔡澜协作掌管《今夜不设防》。倪匡与金庸、黄霑和蔡澜,并称“香港四大文人”。黄霑和金庸已别离于2004年和2018年故去。现在,“香港四大文人”独剩81岁的蔡澜。<\/p>
倪匡的胞妹亦舒也是闻名作家。70年代,金庸的武侠、亦舒的言情和倪匡的科幻,是香港文明的三大标志。倪匡和妻子育有一子一女,儿子倪震是香港闻名媒体人,2008年与女星周慧敏成婚。<\/p>
倪匡终身传奇,著作等身,却称平生最满足的两件事是“屡替张彻编剧本,曾代金庸写小说”。在四十岁生日时,倪匡曾自撰楹联:“年逾不惑,不文不武,不知算什么;时已无多,无欲无求,无非是这样”。生前,他就自撰墓志铭,“多想我生前优点,莫说我身后害处。”<\/p>
<\/p>
与金庸的“君子之交”<\/strong><\/p>
年轻时,倪匡就极富才思,傲气十足。他自言,向报社投稿从未被退。<\/p>
1950年代,倪匡来到香港。为站稳脚跟,倪匡什么活都做,但仍然难以糊口。那时,香港各大报纸每周的连载小说极受读者欢迎。倪匡花了一下午写就一篇万字小说向报社投稿,轻松得以见报。<\/p>
成果稿酬出人意料的高。“我认为只要十块八块的,成果给了我九十块钱。我当然满足极了,问他们这样的文章还要不要,他们说需求,让我持续写。我才觉得本来写东西也能够作为营生的手法。写一篇那样的文章,太简单了!”倪匡曾回想。<\/p>
从此之后,他便以写字为生。<\/p>
倪匡曾在报馆帮助,从跑腿买咖啡到写影评,什么都干。“采访部主任要一杯咖啡,我就跑下去给他买;字房里说副刊少三百字的影评,我立刻就要写三百字影评,虽然电影连看过都没有看过;乃至社长出去应付,要六百字的社论,我也要立刻写六百字的社论。”倪匡说。<\/p>
能在报纸连载著作的大多是名望极大的作家。倪匡觉得这些作家的水平还没有自己高,所以也在报纸连载著作。曾有四家报馆找到倪匡,请他写武侠小说。这引得了金庸的留意,便邀约倪匡为《明报》写小说。二人就此相识,数十年的“君子之交”便自此开端。<\/p>
金庸和倪匡虽是老友,但观念也时有比武。1961年,两人在报刊上论争,二人欠好音讯传出。那一年《明报》创刊二周年,倪匡前去参加庆祝活动。金庸夫人在宴会上大声说:“倪匡来了没有?他这样骂咱们,还敢来吗?”倪匡笑嘻嘻地说,“早就来了,就在你后边。”金庸太太听闻后大笑。风闻也不攻自破。<\/p>
1963年,金庸在《明报》连载《天龙八部》,但暂时接到去欧洲沟通的约请。所以,他请倪匡帮助代笔,以确保《天龙八部》持续更新。临走前,金庸对倪匡一再告知,“情节能够纵情发挥,但每个人物都有效果,不能死掉。”<\/p>
倪匡没有听进金庸的吩咐,因厌烦《天龙八部》的女主角阿紫,干脆把她的眼睛“写瞎”。金庸回来一看,哭笑不得。接手后,金庸将后文做了奇妙铺排,反而成果了《天龙八部》的一个经典桥段。<\/p>
倪匡还曾为刚出道的古龙代写《绝代双骄》。倪匡对古龙极为赏识,大力引荐他在杂志连载小说。《绝代双骄》写到一半,古龙写不下去,断稿了,倪匡上阵续写。<\/p>
倪匡代写一阵子后,古龙总算交稿了,内容极为精彩。怎样办呢?倪匡灵机一动,在文中加了一句话,让小鱼儿“做了一场梦\”,现在梦醒了,持续回到古龙的故事里。<\/p>
曾以“一己之力”撑起香港影坛<\/strong><\/p>
倪匡高产,曾一起为12家报馆编撰长篇连载小说。有几年,他每天都要写两万字,上午一万字,下午一万字。真实让倪匡闯出台甫的,是科幻著作。<\/p>
从1962年在《明报》连载“卫斯理”著作到2004年,他在42年间共出书145本卫斯理小说。从第四篇小说《蓝血人》开端,“卫斯理系列”小说走向科幻。《蓝血人》的文学位置也遭到业内人士遍及认可,2000年当选“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”,是倪匡科幻小说的代表作。<\/p>
<\/p>
倪匡以科幻著作鹤立鸡群,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,用笔写外星人,写韶光机,写高科技产品,任意想象未来国际。天马行空的风格在华人文坛掀起一阵旋风。“卫斯理系列”小说被改编成广播剧、电视剧、电影,盛行一时,周润发、刘德华、许冠杰等闻名演员都曾诠释这一经典人物。<\/p>
小说中的卫斯理,思想灵敏、才学过人,隐约有倪匡自己影子。在某次活动上,倪匡笑称不要将卫斯理和倪匡划上等号。倪匡说,他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一位母亲,她指着倪匡向儿子说:“他便是卫斯理。”倪匡描述,“那个儿子听到后,脸上显露苦楚的表情,体现得又绝望、又惊讶,为什么卫斯里不是电视里的刘青云、周润发,会是一个又胖又丑陋的‘老头儿’,哈哈哈。”<\/p>
20世纪70年代初,香港武侠片大行其道。倪匡受闻名电影人张彻之邀,创造电影剧本。倪匡自述,他给张彻写的剧本都是文学剧本,就像看一篇小说相同,自始至终没有电影术语。
<\/p>
倪匡写了几百部电影剧本,仅武侠片剧本就有261部,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《独臂刀》。1972年,他参加功夫片《精武门》编剧,为李小龙量身刻画了“陈真”这一经典形象。有人点评,倪匡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七十年代的香港影坛。2012年,倪匡取得第31届香港金像奖终身成果奖。<\/p>
1985年5月,老友古龙逝世。倪匡撰文留念,称“关于古龙,今后天然要写许多许多,但那天然也要在失去了一半的大伤口不再滴血的时分,现在,怎样写呢?只好这姿态了。”<\/p>
2018年10月,金庸逝世后,倪匡在承受媒体采访时说:“今日还在网络上看到一张相片:金庸、黄霑、张彻、林燕妮、我。五个人,四个人逝世了。只剩我一个了。很孤寂的,真的。我身体差到极点,百病丛生,寸步难行。但身体欠好我也乐天。”<\/p>
现在,倪匡这位洒脱不羁的奇才也脱离人世。正如他为古龙所写的悼词一般:“‘人在江湖,情不自禁’,现在他摆脱了全部纠缠,自此人不欠人,一笔勾销,再无拘谨,自在飞翔于咱们无法了解的另一空间。他的著作则留在人世,让世人知道曾有那么出色的一个人,写下过那么多美观之极的小说。”<\/p>